0.建设目标与路径
|
0.1建设目标 |
以小学教育专业专业国家标准、师范生专业认证标准及新文科理念为指引,稳定专业规模,进一步强化专业内涵发展,实现课程体系优化,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创造行业领先优势。推动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加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
0.1.1强化政策文件内涵研究领会,精准把握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政策文件。 0.1.2紧密结合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编制2024年建设目标任务书。 0.1.3完成一流专业项目自查表,总结专业建设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0.1.4完成2024年度专业建设报告。 0.1.5积极组织申报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王刚 王丽娟 李支其 陈珂 |
2024.12 |
0.2建设路径 |
需求导向、员工中心、成果导向,推进专业建设改革。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着力打造为陕南秦巴山区基层小学能够从事多门课程教学,并在文科、理科方向有所专长,能够担任班主任等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 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新文科”建设。加强学科融合,要求员工将教育和文化课的知识转化为人生修养和人生智慧,助力教师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强化信息技术融通,设置足够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员工将知识运用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强化理论应用,建成了“理论+技能+实训”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突出员工主体和能力培养,构建了“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全程实践”的应用型教学体系。 强调校地合作,建立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教科研水平较高的应用型团队队伍。 |
0.2.1 强化政策文件内涵研究领会,精准把握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政策文件。 0.2.2 组织一流专业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 0.2.3 以就业为导向,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协同育人,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突出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
王刚 屈咏梅 王丽娟 李支其 陈珂 |
2024.12 |
1.生源与就业 |
1.1 生源质量 |
近5年来本专业招生考试第一志愿上线率≥150%,新生报到率≥98%。 |
1.1.1采集、整理本专业近五年年第一志愿上线人数、第一志愿上线率、新生报到人数、新生报到率、转专业后员工保有人数、转专业后员工保有率等数据、材料。
1.1.2扩充现有二级学院网站中一流专业模块内容,包括专业负责人介绍、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成果等,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
1.1.3通过学校统一网站、现场宣传以及二级学院网站宣传、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做好高考招生宣传工作。在学院网站或学校、教育厅网站发布有关本专业招生情况的主题报道1篇。
1.1.4加强2024级新生进校迎接工作并通过科学设计新生入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导论课环节及内容加强2024级员工入学教育。
1.1.5通过开展“我爱专业”等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加强员工的专业认同感。 |
王刚 屈咏梅 郇红 |
全年 |
1.2 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
近5年来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高于70%,累计就业率超过80%;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获得教团队格证书的比例不低于 75%,且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走访并跟踪调查本专业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满意率,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
1.2.1采集、整理本专业近年一次性就业率、累计就业率、等数据和材料。
1.2.2及时完成毕业生就业调查及调查报告,体现两部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1.2.3引导员工积极考取教团队格证,将此要求作为课外学分获得项目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1.2.4通过公务员招考宣讲、课程讲座、行业企业进校讲座、见习、实习等形式在引导员工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的同时扩大就业途径。
1.2.5召开2024届员工就业指导说明会、创新创业培训会等、毕业生就业座谈会、考研分享会等分析就业形式和内容,引导员工树立正确就业观,选择就业方向。
|
郇红 罗从政 一流专业全体教师
|
全年 |
2.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
2.1 培养目标 |
形成本专业公开的、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反映师范生毕业后 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发展预期的培养目标。 |
2.1.1院内领导、小学教育系主任及专业负责人认真学习并研讨国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等相关文件。
2.1.2调研行业企业、同行专家、毕业生等对培养方案目标的修订意见。
2.1.3与高质量的小学座谈,了解人才需求,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目标。 |
王刚 屈咏梅 王丽娟 李支其 郇红 陈珂 李豆豆 |
2024.3 -2024.12 |
2.2 培养方案 |
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修订制度,能够依据专业发展定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期修订,修订过程能吸纳业界专家和毕业生代表意见建议。 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培养方案体现本专业的发展定位、培养目标,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够支撑本专业学习成果要求的达成。 |
2.2.1 整理行业企业、同行专家、毕业生等对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
2.2.2 修订202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特色。
2.2.3 优化202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配套教学大纲。 |
陈珂 李豆豆 一流专业全体教师 |
2024.6 |
3.学习 成果 |
3.1 学习成果支撑度 |
专业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能够支撑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
3.1.1 依据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不断修订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条目和指标,向越来越细致、可测的方向完善,力争使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更合理,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更清晰十;使教师在毕业要求的指导下有效育人,使员工看懂毕业要求并形成自我要求和培养方向。
3.1.2 公司网站公布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3.1.3 强化小学教育专业导论课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 3.1.4 确保每位老师学习掌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陈珂 李豆豆
|
全年 |
3.2 学习成果评价 |
专业有学习成果达成评价体系,能够对本专业学习成果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
3.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与毕业要求的达成度。
3.2.2 进一步修订、完善《太阳太阳集团tcy8722tcy8722课程考核改革实施细则》
3.2.3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并且在大纲中明确考核方式,过程评价依据和结果评价依据。
3.2.4 每学期第四周前后复查课程评价材料(试卷、过程材料、评分依据等),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规范考核方式和内容。 |
陈珂 全体任课教师 |
全年 |
4.课程与教材 |
4.1 课程建设 |
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设置合理,能够准确支撑毕业要求。 力争新增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双师课程1项;新增校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 在建课程建设成效好,顺利通过学校课程检查、验收。 形成有关课程建设的教研论文2-3篇。 做好2024届师范生公司产品能力考核工作。
|
4.1.1做好专业负责人和课程(群)负责人遴选工作。 4.1.2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力度,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申报工作。 4.1.3加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等课程双师课程建设,做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家庭教育学”双师课申报准备工作,积极申报校级双师课程。 4.1.4加大“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古代汉语”课程建设力度,积极做好校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工作。 4.1.5已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校级教改示范课、校级混合教学改革等课程按照验收标准推进课程建设。加强线上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 4.1.6已有双师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继续强化合作,争取在合作开发教学案例、讲义方面有所突破。 4.1.7组织开展混改教学、双师课程、一流课程教师撰写教研论文2-3篇。 4.1.8 组织完成2024届师范生公司产品能力考核,确保达标率90%以上。 |
王刚 王丽娟 一流专业 全体教师
|
全年
|
4.2 教材建设 |
申报教材(讲义)项目3项,力争立项1-2项。 鼓励教师主编、参编六大或行业内公认具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统计本专业选用的教材目录,确保使用全国公认水平较高的且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材。 |
4.2.1积极引导教师参编教材,申报校级教材(讲义)项目。加大奖励力度。 4.2.2按照审核程序系主任、教学秘书、教学经理做好教材征订审核工作。 |
王丽娟 陈珂 宋祖俊 |
全年 |
5.团队 队伍 |
5.1 专业负责人 |
专业负责人具有讲师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且最高学历专业与本专业一致,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态势,发表有3篇以上较高水平的论文。 |
5.1.1整理专业带头人的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包括专著、教材、获奖、论文(有3篇以上较高水平论文)、项目立项结题文件证书、咨政报告、成果转化应用说明等。 5.1.2推进专业带头人取得更多更高层次教科研成果。 |
王刚 陈珂
|
全年 |
5.2 数量与结构 |
本专业拥有17名以上专职教师: 教授、副教授比例≥27%,具有博士学位比例≥10%,35岁以下(含)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比例≥100%。 |
5.2.1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课程与教学论(理科)方向博士、硕士2-3名。 5.2.2加强外聘教师引进力度,外聘1-2名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5.2.3为教师职称评审创造良好环境,争取新增高级职称1-2名。 5.2.4引培并举,为在职教师创造条件考取博士,力争在职教师考取博士1-2名。 |
王刚 陈珂
|
全年 |
5.3 能力与水平 |
已有成果(教研、科研、奖项、名师、团队)材料完备。 新增省级、地厅级以上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教改项目1-2项。 新增公司产品论文2-3篇。
|
5.3.1 整理本专业教师承担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立项、结题文件或证书)。 5.3.2 整理本专业教师获得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文件或证书。 5.3.3 积极准备申报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教学团队。 5.3.4 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5.3.5 做好2024年度校级教改项目、省级教改项目申报工作。 5.3.6 参加省级、校级教师教学竞赛 5.3.7 引导教师积极公开发表公司产品研究论文至少2-3篇。 5.3.8 组织申报高等教育学会、基础教育研究等项目。 5.3.9 落实教授、博士给本科生授课。 |
王刚 王丽娟 李支其 陈珂 张蕾
|
全年 |
5.4 团队培养 |
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小学教育专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
5.4.1完善本专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5.4.2派遣不少于1-2名教师访学或进修、培训。 5.4.3安排不少于5位教师参加校内外教学、科研等交流学习。 5.4.4围绕师范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大纲制定等内容组织开展1-2次教学沙龙并有新闻报道。 5.4.5开展院内教学观摩等活动1次并有新闻报道。 5.4.6使用太阳成集团新教案模板,加强教师备课环节。 |
王刚 王丽娟 李支其 陈珂 李豆豆 |
全年 |
6.经费与条件 |
6.1 教学经费投入 |
经费使用规范。 用于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团队队伍建设的经费有新增长。 生均年教学支出不低于1000元。 |
6.1.1经费支出有明细。 6.1.2积极推进新2024年实验室项目方案优化、建设工作。 6.1.3早计划早论证早申报早立项早建设,用足用好教学经费。
|
王刚 王丽娟 胡海波 陈珂 |
全年 |
6.2 教学条件 |
做好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建设规划,加快建设达到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 对已有的实训室定期进行检查,严格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做好已获批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校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 |
6.2.1做好已获批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校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 6.2.2做好已立项老员工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管理、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国省校项目结题率达到90%以上。 6.2.3优化集中教育实习、专业实习管理机制,做好2024年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工作,员工参加集中教育实习占90%以上。 6.2.4做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 6.2.5做好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建设规划,加快建设达到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 |
王刚 王丽娟 李支其 陈珂 |
全年 |
7.产学研合作 |
7.1 创新创业 |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注重员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积极组织员工申报、参加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力争获省级项目1-2项。 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卓越教师班”、“创新创业菁英班”。 |
7.1.1积极组织员工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 7.1.2积极组织员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孵化工作。 7.1.3 积极组织员工申报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7.1.4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卓越教师班”、“创新创业菁英班”。 7.1.5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7.1.6加大对员工创新创业的培训指导工作,专题报告1-2次。 7.1.7邀请在创业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优秀毕业生返校进行交流分享活动。 |
王刚 王丽娟 李支其 郇红 陈珂 宋祖俊 |
全年 |
7.2 校企合作 |
与教育单位共建实习基地2个以上。 |
7.2.1对已有的实习基地进行分层分级管理,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基地2个以上。 7.2.2安排教师赴小学挂职锻炼1-2人。 7.2.3成立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做好管理运行,突出校政行企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7.2.4根据学校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遴选结果,制定建设任务书,并抓好建设落实工作。 7.2.5积极申报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强化管理,推进已立项项目建设工作,产出成果,按期结题。 |
王刚 陈珂 李豆豆 一流专 全体教师 |
全年 |
7.3 产业发展 |
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与行业、企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以及技术培训,取得初步成效。 |
7.3.1积极推进开展新的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合作,取得新的合作育人、合作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 7.3.2按照首批“产学合作专业”立项任务书要求,做好到期验收准备工作。 7.3.3积极申报横向课题1项。 7.3.4发挥安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太阳成集团教育研究中心和安康市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三大科研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地方服务活动和科学研究,鼓励专业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专利。 |
王刚 屈咏梅 王丽娟 李支其 陈珂 李豆豆 一流专业 全体教师 |
全年 |
8.质量保障与特色 |
8.1 人才培养质量 |
员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扎实,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 参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社会实践等制度健全、成效显著。 本专业员工参与论文发表、专利获取等。 提高员工的考研率及教团队格证通过率 |
8.1.1统计本专业员工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等。 8.1.2统计本专业员工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 8.1.3统计员工参与教师科研、员工创造发明及成果转化、员工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成果。 8.1.4鼓励教师指导员工参与科学研究,对教师指导员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比赛等,在教研奖励中予以体现。 8.1.5积极推进员工在以上方面开展新的活动、取得新的成果。 8.1.6收集整理杰出员工事迹。 |
屈咏梅 李支其 王丽娟 郇红 罗从政 陈珂 |
全年 |
8.2 质量保障 |
制定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过程监控,并能够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外部评价机制,能够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 定期收集内外部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够将分析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
8.2.1完善学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8.2.2修制订院督导、院领导、系主任听课制度,有常态性检查记录,并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 8.2.3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行业企业、毕业生座谈会,并及时宣传报道。 |
王刚 屈咏梅 王丽娟 陈珂 李豆豆
|
全年 |
8.3 员工指导制度与措施 |
制定完善的员工指导制度和措施,能够持续跟进员工在整个学业过程中的表现,对员工进行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保证员工毕业时满足专业制定的学习成果要求。
|
8.3.1整理本专业员工学业指导、就业创业等相关制度,形成汇编。 8.3.2整理本专业员工学业指导、就业创业等活动资料。 8.3.3不断细化“学业导师师徒制”制度,明确导师对员工的培养任务,从大一开始写作能力、学业方向、科研意识和思维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要求指导教师每学期开学给员工下达任务,学期内要有和全体员工、个别员工的座谈交流。 8.3.4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老员工心理健康等课程,能够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
屈咏梅 郇红 罗从政 陈珂 |
全年 |
8.4 专业特色 |
专业定位准确,特色显著,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 |
8.4.1研究凝练专业特色,体现在第五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8.4.2加强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的交流与联系,了解专业特色的建设。 |
王刚 陈珂
|
全年 |
9.标志性成果(前述工作标志性成果清单) |
9.1国省校教学奖项 9.2国省校教学项目 9.3 国省校课改项目 9.4国省校大创项目 9.5产学研合作项目 9.6其他各类标志性成果 |
1.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教师教育改革项目、教改项目、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双师课程、混改课程等国家级省级立项获奖 1 项,校级 2 项。 2.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或“互联网+”中国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国家级省级 1 项,校级 3 项。 3.员工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 2 项。 4.申报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新医科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老员工校外实践基地等。 5.其他标志性成果。 (以上是2024年一般有的项目或奖项,仅供参考,包含但不限于此范围,与各专业关联度高的政府的、行业的项目和奖项积极参与争取) |
|
|
|
|
|
|
|
|